第49章 发现文明的起点和策源地(2 / 4)

凿壁窥光 江枫客栈 3351 字 7个月前

平均水深为2694米,最大深度为6563米)、印度洋周边大陆架及浅海区(大洋平均深度为3890米,最大深度为7455米),因此在冰河期强盛时期中国南海、印度尼西亚海域、菲律宾海域、澳大利亚、印度洋等地区连接城一个新大陆。

在末次冰河期,中国大陆、中国南海与印度尼西亚群岛和菲律宾群岛,以及澳大利亚组成一个非常紧密的新大陆,同时这个新大陆与印度南亚次大陆及新印度洋大陆连成一片,并与非洲大陆连接,也许印度洋底部的在深海地区形成了一些面积较小的咸水湖泊,以及面积广泛的淤泥区。

当然,在末次冰河期地中海(平均深度约为1600米,最深处达4594米)、大西洋(平均深度3627米,最深处波多黎各海沟深达9219米)已经基本干枯,也许这个地区还剩下一些较小的咸水湖泊,以地中海连接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又称伊斯坦布尔海峡(最浅处只有 27.5 米,最深处为 120 米)已经成为陆地,黑海变成了常年被冰层覆盖的内陆海。

在末次冰河期,白令海峡(平均深度约为1600米,最深处达4594米)已经成为陆桥,因此欧亚大陆与美洲大陆形成陆地连接。

在寒冷而干燥的末次冰河期初期,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地区并不多,由于浅海区形成的新大陆盐碱化和淤泥化非常严重,这些新大陆缺少动植物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因此这些新大陆在漫长的冰河期初期并不适合人类和动植物生存,在冰河期中后期,新大陆的环境得到自然改善后,这些新大陆才成为动植物和人类生存的乐园。

根据科学家对地球地质的全面分析和考察,由于人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获取食物的能力也很差,因此在末次冰河期里,人类只能生活在动植物及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冰河期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而这个地区只能是,亚洲东部的中国大陆南部、中国南海、中南半岛南部(即今越南、柬埔寨、泰国南部、马来西亚半岛)、东南亚(即印度尼西亚群岛、菲律宾群岛、天平洋东南群岛、澳大利亚等),以及印度次大陆南端、斯里兰卡、阿拉伯半岛南端、非洲大陆中部在南北15度纬线包括的区域、美洲大陆在在南北15度纬线包括的区域等地区。在末次冰河期里,只有这些地区的动植物资源和自然环境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根据考古学研究的成果,在末次冰河期,中国大陆南部、中国南海、中南半岛南部(即今越南、柬埔寨、泰国南部、马来西亚半岛)、东南亚(即印度尼西亚群岛、菲律宾群岛、天平洋东南群岛、澳大利亚等)等地区(我们称这个地区为亚洲东南人类文明中心区,简称人类文明中心区),是末次冰河期自然环境最好,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地球上最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区域。同时,考古学和人类学家在该地区发现了大量古人类的骨骼化石及活动痕迹。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中国大陆南部、中南半岛、东南亚和南亚次大陆等组成地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区,是现代智人诞生和成长的摇篮和家园,是人类文明诞生的摇篮和发展策源地。

目前科学研究仍然不能解释,在距今11.5万年前,在末次冰河期爆发初期,地球的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是否突然?是否猛烈?我们知道,在气候和环境突然变化时,绝大多数动物应该来不及反应就被饿死和冻死!只有能够感知气候及环境变化预兆的飞禽走兽,才能逃到温暖的赤道地区,人类并不属于对气候和环境变化感知敏锐的动物,因此很多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人类应该在冰河期初期被冻死和饿死了。在冰河期存活下来的人类,只能是那些生活在地球赤道地区及靠近赤道地区的人类。因此在末次冰河期爆发后,幸存下来的人类不多,根据科学家测算,在末次冰河期初期人类直接祖先即智人的总数不会超过三千人,这些智人基本上生活在亚洲东南人类文明中心区。

根据古气候学和古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在末次冰河期非洲大陆除了河流地区和某些沿海地区之外,非洲大陆的内陆地区及北部地区都非常干燥,这些地区荒漠化非常严重,因此当时生活在非洲大陆上的人类,他们的生存环境非常艰难,他们依靠采集及狩猎勉强维持生活,因此在末次冰河期初期非洲地区的人口非常稀少。

在末次冰河期初中期,由于印度洋底部基本大陆化海底泥浆和湖泊,以及茫茫无际的新大陆荒凉区的阻隔,使得非洲人类与亚洲东南人类文明中心区交流和往来非常有限,各自保持自己的发展轨迹。

因此,至今非洲人仍然保持着黑人的体貌特征和遗传特征,非洲的人种最单纯。而亚洲人则明显地生活着黄种人、红种人及白人,由于亚洲东南人类文明中心区在陆地上亚欧大陆紧密相连,加上亚欧大陆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良好,自然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因此该地区人类的繁衍和发展相对比较迅速,因此该地区能够保证黄种人、红种人、白种人等人种获得充分的发展,同时由于陆路相通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