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民女三十四(2 / 3)

带的车也不多,所以雇的船也不是大船,中型船而已。

段玉生从未坐船远行过,一时间在船上跑来跑去,十分兴奋。

陆鹫沉默的多,但也多半在夹板上看风景。

朱露白也是,这些风景鬼斧神工,壮丽绚烂,看不够。

上了船,吃的是河鲜,不加多少料,那鱼汤就鲜美的不得了。

每一次吃饭,看着锅里的鱼,朱露白都在计算自己的刑期,如今生态纯天然,毫无污染,大河里的鱼类资源丰富,千百年后的珍惜鱼类,灭绝的或濒临灭绝的鱼类如今有很多。

船工们根本不会放过弄上来的任何一条鱼。

朱露白一边吃,一边觉得良心有些许不安,但不吃也不可能。

船行悠悠,如画美景,便是刮风下雨亦是别有意境,像如家中一般舒适是不可能的,但朱露白觉得很值。

到了大码头,船就靠岸停留补给,朱露白便也下船走走看看。

乔队长又鼓动朱露白写信回去。

朱露白,“……现在还方便吗?”

乔队长点头,“方便!”

你不写才是不方便。

朱露白对秋云和冬雪道,“乔队长好奇怪,一直让我写信回去,他一个镖师,和官驿的人即便熟悉,也不用老是催我写信啊。”

冬雪机灵,“出发前,姑爷好似找过乔队长,说是如果方便,就让乔队长帮着递信,想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朱露白就笑了,“海平真是……好吧,那我就写……唉,真不知道写什么好。”

有些人很会说话,但要下笔,就不知道写什么了,朱露白也是如此。

无奈之下,她就写每日见闻。看到了什么,吃到了什么,哪些地方的哪些习俗很有意思等等。

写完交给乔队长,乔队长如获至宝,赶紧送回去。

朱露白开始逛起了这座大城,靠着河流要道,南来北往商人多,这里很繁华。

商品甚至不比京城少。

这也很好理解,商人运货,每到一地都要交税,便不交税,也有很多名目收钱,送去京城,那出的钱更多,到了京城,没有销售渠道,也卖不出去。

只有大商贾才负担得了这些费用,然后把货运到京城加价卖出赚钱。

小商贾只能短途运输,因此京城也不是什么东西都有,特别有些不易保存的特产,只能在当地才能看到。

价格合适,朱露白就卖掉自己带来的货,再购买一些看得上的东西继续前行,赚个差价。

她的瓷器白糖都很好销售,出手了再买些其他货物,都不多,朱露白怕引来匪徒觊觎,货少,加上乔队长一伙镖师强悍,想要打主意的人就得掂量合不合算,多半是不合算的,那就放过了。

走走停停,大家都发现水面越来越宽了。

又在一座城市停留,朱露白居然看到了棉花,被种在花盆里当做观赏植物,大家叫它白叠花。

朱露白,“……”

她不缺衣服穿,也不缺好料子,皮毛,锦缎丝绸,上好葛布之类都有,细麻也有,她的下人就穿细麻的料子。

冬日里也有皮裘,也有絮丝绵的袄子,所以朱露白从未关心过布料,她只知道贫穷人家冬日会穿纸衣,厚纸挡了风便能保暖。

但棉花,棉布,后世铺天盖地啊。

朱露白如同嗑|药了一样满城寻找棉花,也就是白叠花。

秋云和冬雪问她,“可是娘子喜欢这种盆栽?”

朱露白,“……这东西有大用。”

前后找到了六盆,朱露白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发愁。

她要去泉州港,带着六盆棉花赶路这也太为难了。

乔队长凑上来,“那就走驿站送回去呗。”

朱露白,“这也行?不会弄死吗?”

乔队长打包票,“官驿不会!”

朱露白还有些犹豫,对于她来讲,有点担心自己的行为会侵占公共资源。

乔队长道,“正好官驿也有一批东西要送去京城,娘子的花不占地方。”

听到乔队长这么说,朱露白方放了心,把棉花交给乔队长去安排,还给贺管事写了信,要他找人好好照顾这六盆花。

乔队长觉得朱露白对着六盆花的重视程度远超对姜薄的重视程度,让她写家信,她总是磨磨蹭蹭。

还真是这样,朱露白觉得信里自己写的都是废话,被人看了也没关系,这六盆棉花可是正真的好东西。

发走了棉花,朱露白继续南下。

收到六盆花的姜薄又开始低气压了,因为这一回朱露白给她的信只有薄薄一张,连草稿都没有,一半内容还是叮嘱要好好照顾这六盆花。

姜薄恨不得把这六盆花当柴火烧了,磨了磨牙,还是让人好好照顾。

朱露白去泉州港就是想看看出海的船会不会带回来一些新鲜东西,若是没有,那问问船长,以后出去能不能给她带些回来,她也没想要别的,就番茄红薯土豆玉米花生这些,能带最好,不能也没办法。

朱露白可没想过自己出海去。

上辈子坐游轮是旅游是享受,虽然朱露白也没坐过,但在这里,坐船出海绝对是受罪,弄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