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课(2 / 4)

策是个不会低头的人,他继任之后,许贡严白虎这些人被他一力剿灭拔除,小霸王之名越发响亮,孙策满手鲜血,杀了无数的人。但他其实并不好杀,据记载,孙策‘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这都说明他是一个性格开朗豁达的人,但那时候的情况严峻,他不杀不行。但只靠杀,他就能站稳脚跟了吗?当然不能呀。”

“因为除了地头蛇和匪寇们,到处还都有像是袁家那样的大世家,像咱们说到的汝南袁氏清河崔氏等等就都属于这类,他们是看不上那些毫无底蕴的家族的人的——不止曹操,我们的孙公子也属于这一类。他的父亲孙坚最多只是个长沙太守,论家族底蕴,孙氏是远远比不上袁家那样的大家的,所以在世家们看来,曹孙他们都是不入流的,小暴发户而已。"

曹操满心等着听赤壁之战,结果听来听去都是什么孙公子周公子,听得他很是无语。乍一听到自己的名字,还没来得及高兴,又意识到这里提自己是说什么,不由嘴角一抽。

曹操:....

"不过暴发户曹操有名门颍川荀氏的公子尽心尽力,那小暴发户孙公子有什么呢?——对,孙公子有名门庐江周氏的周公子尽心尽力呀。"

李晓诗眉眼弯弯:"有了周瑜投奔,还是这样大动静的高调投奔,举全家之力来投孙策,许多世家才终于正视起了孙氏,世家的人才也肯往江东来效力了。"

"所以说,对于周瑜带给孙家的,孙策给周瑜的封赏、看似多,实则远远不够。但周瑜并不介意,他们二人意气相投,关系好,这就足够让周瑜满意了。"

周瑜迟疑:……为什么还是怎么听怎么怪。

天幕今天的言语,明明和之前没区别,但为什么总是感觉有点怪异。还是说这只是因为他是“课”的主人公,所以才觉得有些不自在?

“但人有旦夕祸福啊!”李晓诗长吁短叹,"小霸王手段铁血,虽然有成效,但得罪的人还是太多了,最后被之前所杀的人门客暗杀,年仅二十六岁就早逝了,随后接任孙策位置的是当时才十九岁的孙权

。”

天幕前,周瑜手一抖。

他瞳孔微缩,不可置信地望着面前小天幕上的少女,耳畔一阵嗡鸣。伯符他今年不就正是……

想到孙策的年龄,周瑜眼前一阵晕眩,什么倒贴不倒贴的戏言都听不进去了,坐都差点要坐不稳。

他撑桌而起,闭了闭眼,心如擂鼓,又好似皱了的湖面,闷闷难平:“来人,派轻骑快马,去寻伯……、去探安危!!"

李晓诗完全不知道观看她直播的天幕中时期竟各有不同,她不懂这些细节,只自顾自地讲着:“孙权继位后,孙氏集团里基本都是叔叔伯伯之类、跟着他父亲孙坚他哥孙策打天下的元老,对他这个‘黄毛小儿’是不怎么放在心上的——并不是说有反叛的心思,只是说他们还没有转换过来心理,没能把年轻的孙权和他父亲他哥哥放到同样的位置上去,破虏将军、讨逆将军,那和孙权都太遥远了,在他们眼中,孙权还是当年那个小孩儿,文文气气的,不像他爹他哥那样,所以大家都有点不是出自本意、只是潜意识里的不太尊敬。"

“周瑜带兵回来奔丧,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而是恭敬尊重地对孙权行君臣礼,完完全全把孙权当成是主公去对待。而孙策临死把江东和弟弟都交给了周瑜,虽然周瑜没有见到他最后一面,却完美地履行了好友的临终嘱托,没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全身心地为孙权做打算,帮助他坐稳了江东。"

“就连当时鲁肃觉得孙权不是‘人主’要走,也是周瑜把人又留了下来,江东才保住了这位人才。"

另一边,孙策也在仰头看着天幕。

他没有看小天幕,而是和军士们一起,望着天上。

看到自己死亡的信息时,孙策不仅没有惊骇欲绝,甚至脸上还有点说不清的笑。有人忍不住问,“将军,您为什么发笑?您就不担心吗?”

孙策没回头看他,只是哈哈一笑,"为什么不能笑?公瑾从未与我离心,我死后他也将一切做得很好,全心全意辅佐仲谋——我这个做哥哥和做兄弟的觉得很高兴啊。"

担心是一回事,不想死是一回事,但看到开心的事,当然可以开心。谁规定了他马上要死、就不能笑了?

“有了周瑜的帮助,孙权得以在江东越做越大。在曹操消灭袁绍后,曾传信要求孙权送质子过去,

当时江东有人提议照办,也有人踌躇犹豫,又是周瑜一力制止了这种堪称侮辱的事情发生。"

"公元208年,曹操大军南下,准备消灭南方势力,一统全国。"

前情提要讲完,终于到了赤壁之战的内容,李晓诗自由发挥的余地被压缩,她也不在意,而是看了一眼课本,话语没断,"曹操当时是完全有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