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课(2 / 3)

个诗风盛行的时期,诗坛上更是气象万千,出了数不胜数的名家大手,作品被千古铭记和传唱。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大家,并称唐朝三大诗人。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这两位并称李杜,称号也是没有争议的,到了白居易这里,可选择的就比较多了——有人说他是诗王,有人说他是诗魔,但不管是哪一个,都意味着大家对他的喜爱,对他的作品的喜爱。他们三位是无可争议的唐代三大诗人。"

听到自己的名字,杜甫没有多少惊愕,毕竟在李晓诗外出旅游的事后就曾经听她提起过自己的名字了,但他没想到的是,后世对他的赞誉竟这样高。

诗圣。

唐代三大诗人。

唐朝三百多年间,会有多少优秀的诗人和作品出现,这都是不用想就知道的事,可他依然能在其中被人铭记——脱颖而出,成为诗圣,成为千万佼佼者中的“三大”。

这是青史留名,这是万古流芳。

他眼眶一热,明明身处这样的一个时期,明明一直以来都被郁气缠心,可此刻,他却只觉得心中熨帖极了。

天幕的出现对于统治者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根本不重要,但天幕的出现,是一定能让百姓们过得更好的。

——无论是真实层面的更好、还是精神意义上的更好。

虽然李晓诗说了,不是鬼神,是科学。但,这就是上天赐给百姓的生机,是为人民减缓苦难的天光。

既然他的名字都能够出现在天幕上了,那么他是不是也可以期待一下,之后关于这些战乱的“课堂”?

是不是可以期待一下,混乱的时局能够被改变?

就算不是他所生活的时期,那么在还未到达这一步的时间中、那些无辜的百姓可以有机会免受这些苦难么?

直播间里,李晓

诗从桌上拿起一本《李白诗集》,道:“李白的诗歌大都是歌颂祖国的山河壮美、洒脱不羁、潇洒飘逸又豪迈外放,经常包含着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字里行间充满着想象力和感染力,蕴含着浓郁的浪漫情怀,所以李白又被称为浪漫主义诗人,这也是他‘诗仙’美誉的由来。”

天幕外,李白抱着酒壶美梦酣然,全然不受天幕的影响,直把一旁的小童急得不能自已——天幕都说到先生是“诗仙”了,他怎么还在睡!一点都不高兴的吗呜呜呜,要错过了。

但他着急归着急,却是没有去推李白的。

因为他也知道,对于先生而言,醉与周公相会,说不得要比这天幕上小少女所讲的内容有吸引力多了。

曾经如何他不知道,但自从他来到先生身边后,先生就从来不在意这些,什么他人赞誉、什么人理真实——无论是什么、说什么,做什么,都要亲身去体验,亲自去看才好。

毕竟,这可是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出龙泉的先生啊!至于“诗仙”……先生如果知道了,一定不会觉得惊讶。

他会畅快大笑,再满上几盏,笑说理应如此。

小童自顾自唉声叹气了一会儿,又自己把自己说服了,重新美滋滋了起来。

嗯,先生就是这样厉害啊!

“杜甫和李白不同,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十分坎坷,他的诗风也和经历一样,淳朴厚重。杜甫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战乱带给人民的苦难,政治fu败带给人民的痛苦,抒发着悲愤难抑的凄苦之情;这些作品真实地记录着历史的情况,所以杜甫的作品也有‘诗史’之称。"

“白居易和杜甫类似,作品也是直面现实,毫不留情揭露社会现状、揭示统治者的腐败,以及人民苦痛的。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连老弱妇孺都会吟诵,深受大众的欢迎。"

/>

逛完大厅里的作品,李晓诗这才站住脚,也刚好结束了这节课的内容。但讲解的部分是完了,这部分的重点可不在这儿,而是在接下来呢——

她清清小嗓子,一本正经扶了扶耳麦:“我们这部分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这节课的内容也都已经讲完了。不过在这里呢,还有我们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关于最后一部分的有奖问答。”

“——大家先不要着急,这次和之前的几次不一样哦。”看着陡然刷快了几倍的弹幕,李晓诗摆摆手,连忙道,“先听我说完规则。”

“这一部分的内容是多彩的文学艺术,所以这次我们的主要内容也是和课堂内容有关的——诗词赏析。我会拿出唐代的诗词来给大家看,请大家从各个方面来解析该作品,所以哦,如果是不会诗词的观众朋友们,悠着点报名呀!"

“而且这次我们不选一位了,会从报名回答的观众中由系统抽取三位,大家一起来、一起做题。奖品嘛……和刚刚送给小秦/王的那一套一样,是现代的蘸水钢笔,写字很方便的哦!大家可以练习硬笔书法用。"

她没说后半部分的话的时候,一些文人是不想来抢答的,毕竟不是人人都喜欢上“天上”去做这个现眼包,但后半句的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