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泼天的富贵(1 / 2)

《神秘的大佛》在香港国际电影节上大受好评,卖出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版权,为国家赚取了两百多万美元外汇的消息传来后,北影厂瞬间扬眉吐气。

汪洋的腰杆子也直了,你能耐你去为国家赚外汇啊?

《神秘的大佛》拍出来才花了十几万人民币,结果跑到香港去转了一圈,换回来两百多万美元。

什么叫一本万利?这就叫一本万利!

这么多钱,工厂得生产多少双袜子才能赚得回来?

其实这里面好多都是杨叶的托,如果汪洋自己出去卖,别说两百万了,两万都卖不出来。

但是国内的人不知道啊,他们就知道《神秘的大佛》嘎嘎牛逼,在香港国际电影节上扬眉吐气,为国争光!

南系的报纸首先站出来为大佛证明,说大佛的主题非常的健康,就是讲述的保护珍贵文物的故事。

南系还说《神秘的大佛》让外国友人都看得如痴如醉,看完后大受感动,争着抢着要购买电影的版权回国上映。

好嘛,现在世界人民都要看《神秘的大佛》了,我们中国人反而看不到?

我们不答应!

人民群众别的干不了,写封匿名信骂娘还是能干的。

于是,当初批评《神秘的大佛》的杂志和报社,这下算是倒了血霉了。

每天从全国各地发出的信件如雪片般飞来,全是问候他们祖宗十八代的。

早上来上班,动不动就是一地的碎玻璃,也不知道是哪个混小子半夜干的好事。

报警?报警有個屁用,一砖头的事,砸完就跑,警察上哪查去?

跟人民群众对抗是没有好下场的,信不信把你打倒在地,再踏上一万只脚,让你永世不得翻身?

那帮反对的杂志和报社终于噤若寒蝉了,北影厂加紧时间赶制了一千多个拷贝,在四月中旬分发到全国上映。

中国大陆第一部商业电影,终于如愿上映了。

所到之处,无不观者如山,好评如潮。

大佛在上海上映之后,场场爆满,甚至催生了“黄牛”的产生,原本两毛五一张的电影票,在黄牛手中,竟然炒到两块五一张,价格翻了十倍,但仍是供不应求。

没办法,观众就是都爱看。

人们纷纷给北影厂,给导演张华勋、主演刘小庆写信,对他们能拍出这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电影大加赞扬。

有人在信中写道:“如果《神秘的大佛》遭禁演,我们会像电影中的海能法师保卫大佛一样,保卫这部影片。”

北影厂选择了将其中的一些信件刊登了出来。

有一封信说故事表现的内容很像他的大伯为保护古迹的悲惨生活遭遇,让他非常感动。他认为批评大佛胡编乱造的那帮人,显然是没有理解创作者的想法。

这样的信件,情感真挚感人,让不少人动容。

风向一转,捧臭脚的人就来了,不少人开始写文章夸赞大佛。

有人认为这是一部具有我国民族传统武打场面的影片,表现了正义战胜邪恶的主题。

有人认为电影中“双目可挖,佛财难得”的誓语与“河山永存,民众之功”的主题都十分的积极向上。

有人认为艺术的真实并非即是历史上的真实,只要主题是健康向上的,我们应该允许适当的虚构。

在这样的情况下,35毫米放映机放映在城市放映两个多月,观影人次即突破五千万,按照当时1-3毛不等的票价,折算成发行收入,达到一千万人民币。

农村的观影人次更多,不过平均票价只有一分左右,票房可以忽略不计。

此时的中国电影采取的是统购统销的方式,电影票房70%归中影公司,30%归省电影公司。于是,北影厂一下就富裕起来了。

到了六月,另外一部猛片,上影厂的《喜盈门》横空出世,《神秘的大佛》势头才慢下来。

两部电影放映一年半后,《喜盈门》三种放映机累计四亿六千九百二十九万人次,《神秘的大佛》累计五亿零三百二十一万人次。

上影厂和北影厂一南一北,堪称双壁。但《神秘的大佛》可以走出国门赚外汇,《喜盈门》就只能望洋兴叹了,终究是大佛牛逼一点。

而且,大佛还有一个功能,那就是带动了四川乐山的旅游产业。

人们看到电影最后那座横卧在青衣江上的天然巨佛后,非常感兴趣,纷纷前往四川乐山旅游。

一时之间,乐山这座西南小城,竟然变成了旅游胜地。

这时候,乐山睡佛是如何被发现的故事,也被四川文旅局刊登了出来,在国内引起轰动,让游人更增兴趣。

好玩的是,这个故事还涉及到名人,国际大导演杨叶偶尔来到乐山游玩,竟然无意中让一座尘封千年的巨型睡佛揭开神秘面纱,出现在世人眼前。

这样的故事,真是太有趣了!远比被一个农民发现的,传播力度要大得多。

乐山政府将这件事刻成了石碑,命名为《乐山睡佛发现记》。

又拨款建了一栋观佛楼,将石碑立在楼前,楼内还有杨叶的亲笔题词。

什么东西都得有个名人来撑场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