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龙形玉变化史》(2 / 2)

演讲中所用的论文是在后世的研究条件下写出的,水平远超此时的金石学者,但是冯子高却将王文龙的水平当做了关内一流金石学家的普遍水准。

冯子高知道别看王文龙今天的判断,说起来深入浅出,大家都能听得懂,但是要能做出这样的判断,搞清楚这么多玉器之间形制差别,变化源流,没有足够的研究经验,肯定是千头万绪。

而王文龙刚才信手拈来,拿块石膏就能栩栩如生地将这些玉器的形状在黑板上描画出来了,这古董研究的功底只让冯子高这个关外的金石学爱好者叹为观止。

佟卜年听的也是十分入神,直到王文龙说完一段,他忍不住举手发问:“是以咱们辽东早在商代之前就已经和中华文化有相当密切之关系了?”

王文龙点头说道:“有考古发掘作证据,可以证明的确如此。”

佟卜年好奇问道:“可为何这辽东先民,却不在史书上留下太多记载?直到夫子之时也还叫九夷呢?”

“为何夫子之时还叫此地九夷这问题我回答不了。”王文龙一笑,其实他知道,但不好说。

根据后续的研究,中华文明是多起源的,除了黄河一带的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之外,在同时期的东北西北,东南西南都有高水平的文明存在,这些文名互相交流,才有了后来的中华文化。至于所谓九夷的说法更像是以黄河为中心的华夏文明对于其他地区的正统宣称手段,这麻纱可是扯不清楚。照这么说起来他王文龙的祖先闽越人不也是九夷之一吗?

但王文龙也有其他可以指点的地方,他说道:“九夷问题我研究不深,但是辽东先民在史书上的记载却早于夫子之时。先秦之时辽东的主要民族叫做肃慎,《国语·鲁语下》有记载:‘武王克商……肃慎氏贡楛失石砮’;《左传》也记载‘肃慎之地在于燕国北土’,所对地区大抵就是而今辽东之北处。而且肃慎在史书早也有见于文字的,如史书记载周成王建成洛邑之时大会天下诸侯,肃慎也曾派人去朝贺,贡献楛失石砮,以及一种叫做麈的动物,此动物似鹿而大,究竟是什么动物我却分辨不清。”